凤泉区简介
凤泉区设立于1982年,原名北站区,2004年区划调整更名为凤泉区。位于市区北部10公里,东北与卫辉市搭界,南同牧野区接壤,西连新乡县,西北与辉县市毗邻。区域总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大块镇、耿黄镇、潞王坟乡3个乡镇和宝东、宝西2个街道办事处,共38个行政村、12个社区。
一、区情特点
主要有“六大优势”: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凤泉区是公路、铁路交汇的交通枢纽,菏宝高速、新晋高速、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东临107国道和京港澳高速,交通四通八达,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新乡市建成“辐射豫北、连接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的重要节点。
二是生态禀赋优势。凤泉区“山、水、林、田、湖”等要素一应俱全,其中凤凰山和凤泉湖构成区域内重要绿核,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1.6%,是新乡市区北部的绿色生态屏障;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境而过7.7公里,年过境输水量61.5亿立方米,是新乡市中心城区和东四县南水北调供水“总闸门”;凤泉湖湖体面积7.14平方公里、湿地面积1.13平方公里,引黄调蓄工程常年蓄水量978万立方米,构建了“连山拥湖”的生态体系,描绘出一幅绿色生态的美好画卷,着力打造新乡市北部生态新城。
三是文旅资源优势。凤泉区连接南太行旅游带与卫辉人文旅游带,境内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武王伐纣”遗址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凤凰山是“国家矿山公园”“省级森林公园”;愚公泉被称为“世界人工建筑史上的奇迹”;4A级景区“中原定陵”潞王陵,是全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陵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五陵春晓”曾是新乡老八景之首。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十里文化长廊”,谋划推进了“六园一场”(新乡市植物园、动物园、生态公园、体育公园、东湖公园、湿地公园、游乐场)、“三个小镇”(分将古镇、五陵古镇、能源小镇)、白鹭化纤工业遗产、新乡“健康谷”、花巷里文旅古城等重大项目,着力打造新乡市文化艺术会客厅、南太行旅游驿站、高端康养示范区。
四是产业基础优势。凤泉区曾是河南省三大建材基地之一,八九十年代以水泥建材为主导产业,2000年以后培育了机械装备制造、电池、化纤纺织、化工等产业。近年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电池方面,易成阳光、阳光电源、盛达新能源等企业集聚发展,新乡新能源电池专业园区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电池原材料、配件、电芯及电池模组、电池回收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装备制造方面,西玛鼓风机、华正散热器、诚德能源等企业快速发展,在各自的市场细分领域均位居前列,形成了一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新兴未来产业方面,以知微生物抗肿瘤BTK抑制剂、恒峰信诚干细胞药物生产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以爱康建材为代表的新材料,以新乡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未来产业项目落地落位,水泥、建材、化工、纺织、铜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初步构建了“335”产业体系(新能源电池、高端装备制造、文旅康养3大主导产业,新材料、信息技术、生命健康3大新兴未来产业,水泥、建材、化工、纺织、铜加工5大传统产业),着力打造新乡市先进制造业基地。
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凤泉区作为河南省高素质人才资源培育基地、中西部地区高校数量最多的非省会城市新乡市的行政区,紧邻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医药大学、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等高等12所高等院校,在校生26万人;同时,还有中等职业学校26所,在校生8.8万人,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六是发展空间优势。凤泉区拥有丰富的土地开发空间,城区范围内的闲置和低效土地利用价值巨大,开发成本较低,可承接重大项目落地。
二、发展定位
按照新乡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北部绿色屏障、生态新城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定位,聚焦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再造一个新凤泉,谋划建设新北产业开发区、文旅康养休闲区、产教融合拓展区、商务宜居生活区“四大区域”,大力实施工业立区、商业强区、农业优区、环境美区“四区战略”,着力推进创新之城、文化之城、休闲之城、康养之城、智慧之城“五城同建”,加快打造新乡市北部工业走廊、先进制造业基地、文化艺术会客厅、南太行旅游驿站、高端康养示范区、总部经济聚合区。
三、战略规划
(一)规划时序。确立了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再造一个新凤泉的“3510”计划。一是“美环境-引项目-打基础”(2022-2024年);二是“大开发-大建设-成规模”(2025-2026年);三是“强内涵-树品牌-出成效”(2026-2031年)。
(二)规划布局。大力推进新北产业开发区、文旅康养休闲区、产教融合拓展区、商务宜居生活区“四大区域”建设:
(一)关于新北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6.3万亩),现有存量建设用地4500亩,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要求可净新增建设用地2.25万亩,洪涝风险控制线调整后可再净新增建设用地8000亩。目前,已委托中规院完成规划编制工作。运用“四位一体+飞地”模式,以企业退城(村)入园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以白鹭化纤、豫新发电和民生渠沿线综合整治为重点,以中华电池产业园、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为载体,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电池、高端装备制造、休闲食品、绿色建材等产业链群,布局新材料、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新兴未来产业,改造提升水泥、化工、纺织、化纤等传统产业,支撑我市北部工业走廊发展。
(二)关于产教融合拓展区。凤泉区现有1.8万产业工人,其中90%为普工。为更好地支撑新北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我们在产教融合上下功夫,重点引导驻新高校、职业院校相关应用型产业学院入驻该片区(规划面积1.8万亩,现有存量建设用地4600余亩),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校企校地合作品牌。
(三)关于文旅康养休闲区。规划面积3.4万亩,现有存量建设用地6600余亩,建设新辉、新卫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活力廊道,构建南太行旅游夜归地。
(四)关于商务宜居生活区。规划面积7000亩,现有存量建设用地3200余亩,培育时尚消费、总部办公、文化娱乐等多种业态功能,促进各类要素集聚,拉动旅游消费。
(三)规划实施。以“一二三产联动、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大力实施“工业文旅”双轮驱动、“一山一湖”特色取胜、“城区乡村”分区施策三大行动,着力构建产城景融合互动、山水城交相辉映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凤泉区交通枢纽“开放便捷”、产业基地“焕发生机”、绿水青山“演绎复兴”、五城同建“魅力无限”、总部经济“集聚洼地”、创新体系“协调高效”、集聚产业“退城入园”、主导产业“蓄势跃升”、传统产业“涅槃重生”、基层党建“打造品牌”,企业、人才、资本、技术、产业等高端要素充分集聚,“五彩凤凰山、生态凤泉城”屹立于豫北地区,形成新乡市未来对外开放的主平台、财政税收的爆发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