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11月5日新乡市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
发布人:
王培山 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陈银亭 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郭明春 新乡市医疗保障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韩桂萍 新乡市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张 斌 辉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庆庆 获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主持人:
黄 捷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
时间:2025年11月5日(周三)15:00

主持人 黄捷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新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新乡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的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培山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新乡市“十四五”时期建设公共卫生体系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
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陈银亭先生;
新乡市医疗保障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明春先生;
新乡市疾控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韩桂萍女士;
辉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斌先生;
获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庆庆女士。
欢迎各位发布人。下面,先请王培山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王培山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在发布之前,我想特别提一句,再过两天就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记者节了。在此,我谨代表市卫健委,提前向在座的各位以及全市的新闻工作者们,致以节日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新乡市“十四五”以来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十四五”时期,是新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关键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新乡市“十四五”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发展规划》落地见效,各项主要指标进展顺利,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一是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核心指标优于预期。我们始终将维护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截至2024年底,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91岁,较“十三五”末(2020年)提高超过2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核心健康指标均优于国家、省定目标,并持续向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14%,较“十三五”末实现显著提升。这些数据标志着新乡市民的整体健康保障达到了新高度。
二是公共卫生防线更加牢固,应急能力实现跨越。我们着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谋划实施了市疾控中心扩建项目,全力打造区域卫生检测检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高地。分级组建了15支(1支市级、14支县级)传染病应急队伍,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在应对多轮疫情考验和洪灾后的防疫消杀中,我们的队伍经受住了实战检验,守护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三是医疗服务体系提质扩容,优质资源更加可及。我们持续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倍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河南省人民医院北院区(平原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正式开诊,新医一附院经开院区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显著增强,9家县级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医院。基层网底不断夯实,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全部达标,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89.65%。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覆盖所有县市,构建起了“县强、乡活、村稳”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加速,特色优势日益彰显。我们大力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广泛开展“西学中”培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均设置“治未病科”,中医药在疾病防控、诊疗、康复中的独特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为百万余人次免费发放中药,助力疫情防控,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2个、省级示范中医馆39家,全市实现“乡乡有中医馆、村村有中医服务”,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五是重点人群服务优化完善,全周期保障有力。我们用心用情做好“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100%,超过省定目标;303家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迅速,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69个,成功通过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省级评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办理超万件,位居全省前列。
六是健康新乡建设深入推进,发展根基持续夯实。我们以爱国卫生运动和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巩固提升为抓手,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市民文明健康素养全面提升。率先在全省开展结直肠癌早期免费筛查工作,作为“新乡特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我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行业监管,提升信息化水平,发展新医药产业,卫生健康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
回顾“十四五”以来的历程,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在攻坚克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在深化改革中实现了重点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在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医防融合,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服务需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答卷”筑牢健康根基!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黄捷
感谢王主任的详实介绍。接下来进入发布会的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河南日报
“十四五”以来,请问我市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做了哪些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王培山
这个问题请韩桂萍书记回答。

韩桂萍
感谢提问,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推进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监测、预警、干预、评估“四位一体”建设,统筹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卫生应急、健康教育等疾控主业,发挥政府参谋、行业引领和社会指导“三大作用”,立足疾控体系改革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综合能力、强化技术支撑、做好服务保障,推动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坚定不移聚焦主业,建成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疟疾等传染病和碘缺乏地方病消除成果持续巩固,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减少突发急性传染病在我市发生与流行。
一、做实民生实事,防范重大疾病
实施结直肠癌早期筛查是推进健康新乡建设、护佑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要举措,新乡市率先在全省开展结直肠癌早期免费筛查工作。
作为“新乡特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2024年、2025年共完成4.5万人的早期筛查任务,筛查出早期癌症患者16人,成功阻断癌及癌前病变605人。开展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为我市低保对象中1万名适龄女性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共计3万支,价值987万元,有效降低宫颈癌及相关疾病发生风险。
二、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整合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成传染病监测预警中心,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部署实施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实时监测、预警、分析研判与应急处置,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市县两级共建成15支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其中市本级、卫滨区、延津县应急小分队获省级最高评级(A++++);组织开展“豫北片区传染病应急大型演练”,持续提升实战能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高效处置了皮肤炭疽、狂犬病、境外输入登革热、鹦鹉热病例等疫情,我市新发和输入传染病规范处置率实现100%。
三、筑牢免疫屏障,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
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80.43万剂次,接种率96.04%,连续多年超过国家90%以上的标准。
我市连续31年保持无脊灰状态及无白喉病例报告,新生儿破伤风处于消除状态;持续加强艾滋病、丙型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的主动筛查力度,有效遏制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助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贡献疾控力量。

平原晚报
请具体讲一下,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有哪些方面体现,群众就医在哪些方面有切身体会?谢谢。
王培山
这个问题请陈银亭副主任回答。

陈银亭
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我市围绕“让群众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的目标,持续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让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医疗服务体系更强了,群众“看得好病”的底气更足了。我们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在“筑高峰”方面,成功获批1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河南医院,聚焦精神卫生领域;同时布局了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分别覆盖心血管、儿童、肾病等关键专科,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省级的优质医疗服务。在“强骨干”方面,我们加强专科能力建设,累计获批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重点培育学科,并创新推动市级十大专科建设。在“固基层”方面,我们深入实施“百县工程”,推动原阳县、延津县等5家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并全面推进胸痛、卒中、创伤等急诊急救中心和肿瘤、微创介入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整体跃升。
二是医疗质量管理更优了,群众“安心看病”的保障更实了。我们致力于让群众在不同医院都能享受到同质化、高标准的医疗服务。为此,我们持续完善市、县两级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目前,已组建覆盖主要专业的57个市级质控中心,并正在组建9个新中心。同时,在县级层面已建成205个质控中心,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上下联动的医疗质控网络。这些质控中心定期开展培训、指导和督查,推动核心医疗制度和质量安全目标全面落实,为人民群众构建了一张坚实可靠的医疗质量安全网。
三是群众就医体验更好了,“方便看病”的获得感更强了。我们聚焦群众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全市医疗机构普遍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广检查检验预约、床旁结算、院内导航等服务。特别是我们大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全市已有5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入省级互认平台,互认项目达到330项。自2023年启动以来,这项政策已累计调阅检查检验结果425.46万次,实现互认368.03万次,互认率达到86.50%。这直接为患者节省检查费用超过8800万元,人均节省约208元,不仅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节约了大量的就诊时间,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切实实改善了就医体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医疗服务能力高质量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大河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辉县发展中医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请问,辉县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方面是如何做的?谢谢。
王培山
这个问题请辉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斌回答。

张斌
感谢您的关注。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医药高地的目标,推动中医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一、健全服务体系,让中医药服务“优”起来
着力构建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织密服务网络。全市现有中医类医疗机构58家,其中三级中医医院1家,中医执业(助理)医师872名,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市中医院推出“临方加工”服务,将传统汤剂转化为丸、散、膏等现代剂型,年服务患者超1.2万人次。三是深化医防融合。与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共建“中医重大慢病管理示范基地”,构建五级联动机制,县域内慢病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提升15%,复发率下降12%。
二、打造节会创新典范,让中医药传承“活”起来
以国家级非遗“百泉药交会”为引领,推动节会现代化、专业化发展。一是创新办会机制。采用“主会场+分会场”协同模式,实现功能互补、联动发展。二是拓展内容载体。引入“中医药康养旅游融合发展峰会”等活动,吸引300余家企业参展,签约项目67个,总投资额达146亿元。三是构建专家智库。聘请10位国内知名专家担任顾问,推动百泉药交会升级为全国性中医药交流平台。
三、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让中医药发展“强”起来
坚持科技兴医、人才强卫,为中医药振兴注入新动能。一是建强科研平台。成立市中医院科协,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与20余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申报科研成果专利24项。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作为全省首批“西学中”培训试点,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262名;依托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培训基层医务人员800余人;通过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青苗项目,培养高层次人才35名。三是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区块链+物联网”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对连翘等道地药材实行“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管理,“辉县山楂”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让中医药产业“兴”起来
依托“天然药库”资源禀赋,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是做强产业集群。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拥有规上企业18家,年产值突破80亿元,形成以百泉制药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区。二是促进业态融合。发展“中医药+文旅康养”,打造五道岭等5个康养示范区,开发药膳菜品16道,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建成道地药材溯源检测认证中心分中心,推广智能农机等技术,提升种植现代化水平。
展望“十五五”,辉县市将继续锚定“中医药强市”目标,加快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高地,为中医药强省建设贡献更多辉县力量。
谢谢大家。

河南日报农村版
我们注意到,获嘉县已被确定为全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想请介绍一下,获嘉县在“十四五”期间基层卫生服务创新方面作出哪些创新?是如何让群众享受优质服务的?对标综合试验区建设下一步准备从哪些方面重点突破?谢谢。
王培山
这个问题请获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庆庆回答。

李庆庆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衷心感谢大家对获嘉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获嘉县能够成为新乡市唯一的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这既是省、市对我县卫生健康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鞭策。近年来,获嘉县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筑牢健康基石。
一是多维发力,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面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等问题,“十四五”期间,我们着力在优化布局、健全机制、引育人才上下功夫,持续夯实基层服务能力,逐步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先后荣获了“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突出单位”“全省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在优化资源配置上,高标准谋划推进了一批县级医疗机构能力提升项目,同时,建成亢村镇卫生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并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已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7家达到推荐标准;村卫生室达到推荐标准占比55%。在健全协同机制上,聚焦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核心任务,在全面实现县、乡两级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向村级延伸。目前,已有18个村卫生室成功接入医共体平台,到2026年底,所有村卫生室将全部接入,实现县乡村诊疗信息共享。在强化人才支撑上,严格落实 “县管乡用、乡聘村用” 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医学人才周转编制池,与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女子职业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00余名,已有20余名新招录人员下沉乡村一线,为县域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是精准着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效能。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我们注重服务模式的创新和运行效能的提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基层卫生服务的改善。创新服务模式,群众获得感更强。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深度融合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模式,69名县级骨干医师常态化下沉,融入151个家医服务团队。此外,将79家村卫生室转型为乡镇卫生院的延伸服务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深化智慧应用,群众满意度更高。持续优化远程心电、影像等协同服务机制,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计直接为群众节约医疗费用520余万元,使智慧医疗的成果惠及于民。
三是凝心聚力,打造基层卫生服务样板。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以省级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的核心要求,聚焦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探索,全力打造基层卫生服务“县域样板”。实施“人才强基”战略升级。进一步加大医学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力度,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全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推动“服务体系”能级跃升。持续推进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培育更多特色专科。进一步健全覆盖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老年健康等领域的全周期服务链条,推动服务供给向优向精迈进。深化“数字健康”融合应用。不断拓展医共体信息平台功能,推动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深度融合互通,扩大远程诊断覆盖服务范围,充分释放“互联网+健康”的倍增效应。完善“长效发展”保障机制。持续优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强化部门政策协同,形成权责清晰、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常态化工作格局,确保试验区建设成果可持续、能推广,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健康福祉。
谢谢大家。

河南法治报
今年是“十四五”全民医保规划的收官之年,医保部门在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这方面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王培山
这个问题请医保局副局长郭明春回答。

郭明春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十四五”期间,全市医保系统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医保改革发展任务。下面我重点围绕基金使用、协同发展、经办服务、待遇保障四个方面进行回答:
一是提高基金效率,打造可靠医保。2021年,我们全面做实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和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我们持续巩固全民参保成果,“十四五”期间,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4年度,全市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553.84万人,参保率达97.9%,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我们将门诊费用纳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扩大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截至目前,我市家庭共济使用59.49万人次,共济金额7106.15万元。截至今年8月,全市基本医保基金当期收入66.8亿元,当期支出60亿元,当期结余6.8亿元,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可持续得到保障。
二是推进协同发展,打造公平医保。我们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一站式”结算,推行资助参保“免申即享”。我们积极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截至2025年6月,全市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达到5390家,实现了村卫生室纳入定点管理和医保报销。我们积极落实药品耗材集采要求,累计落地执行集采药品耗材727批次1994种,平均降幅达55%左右,组织开展集采药品耗材进基层活动,全市3820家乡镇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及村卫生室已使用集采中选药品耗材。我们坚持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药品进入目录,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159种。我们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务人员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和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市321家住院服务医疗机构实现DIP付费全覆盖。
三是规范经办服务,打造暖心医保。“十四五”期间,医保经办业务不断优化,建成了集服务、经办和管理为一体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参保群众就医体验显著提升。我们持续做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管理,完善了异地就医备案和结算报销政策及结算流程,参保群众如果在外地帮子女照顾孩子、在外地务工或者临时生病需要住院,仅需在手机上操作就可直接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出院时直接报销,只需支付报销后的个人医疗费用,不需要先垫付再回来报销。我们强化生育保险保障,优化“出生一件事”,新生儿出生可以免费参保,推行生育津贴免申即享以及将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女职工,并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十四五期间,共有51.7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基金累计支出8.95亿元,享受待遇1.58万人次。我们推行经办服务下沉,全市医保业务已下沉至全市7个城区、154个乡镇(街道)和3598个村(社区),实现家门口就能办理医保。
四是提升待遇水平,打造惠民医保。市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参保群众医疗保障待遇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全市已构建形成了门诊、住院、门诊慢性病、门诊重特大疾病用药等保障体系。持续巩固住院医保待遇,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目录内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80%和70%左右。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从无到有,目前有10种门诊慢特病能够跨省直接结算,30种门诊慢特病省内直接结算。癌症等门诊重特大疾病用药已达302种,涵盖了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重症疾病的特效药品,医保药品保障已实现基本病种全覆盖。
当前,2026年居民集中缴费工作正在进行,将于12月31日结束。医保保费共计1100元,其中政府补贴700元,个人缴费400元。我市职工也可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中的河南税务小程序,为家人代缴城乡居民保险,缴费方式非常便捷。我们在此也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保,为自己和家人守护好医疗健康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市医保系统将积极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通过推动医保制度改革、提升医疗保障能力、优化便民服务水平等措施,不断提升医保待遇水平,增强人民群众医疗保障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使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
谢谢。

河南广播电视台
我想问一个关于健康理念的问题。我们观察到,“十三五”时期大家更多关注“看病”,而“十四五”以来,从官方到民间,谈论“防病”、追求主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越来越浓。请问,新乡是如何推动这种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深刻转变的?谢谢。
王培山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好,触及了我们工作的核心,也点出了我们卫生健康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那就是让健康成为一座城市的品格,让预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让健康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正如您所说,过去,我们的资源重心可能在“治疗的终端”,而现在,我们正全力构建一个“健康的全程”。这种转变,在我看来,是新乡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最生动、最可喜的呈现。推动这一深刻转变,我们靠的不是单一的政策,而是一套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健康新乡”系统工程。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的同向发力:
一是在政策设计上“建机制、强基础”,让健康服务强起来、沉下去。我们不仅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资源下沉,更谋划实施了市疾控中心扩建、市级医院新建改建等一系列重大基建项目,从硬件上筑牢公共卫生防线。同时,我们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分级诊疗秩序构建上持续攻坚,从软件上优化服务体系,确保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二是在社会动员上“造氛围、广科普”,让健康知识热起来、进家庭。我们以爱国卫生运动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为抓手,全域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同时,我们系统性地开展健康素养提升行动,通过持续不断的全民健康科普,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核心知识,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行动指南,努力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健康明白人”。
三是在根植理念上“育文化、激活力”,让健康追求活起来、成自觉。我们大力繁荣健康文化,把“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从政府倡导转化为社会共创、全民共享的内在文化自觉。比如今年成功举办的全市健康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用画笔、文字和镜头,主动记录和传播健康生活。辉县市初中生王梦宇同学描绘了一个坚持体育锻炼的健康家庭缩影;田家炳高级中学的老师和科创社团的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了提醒教室电子屏幕息屏,保护视力的智能设备;新乡县大召营镇的崔丽老师通过调节心理、改善饮食、坚持跑步,重塑了健康生活;还有无数市民,用画笔描绘健康、用诗词歌唱健康、用短视频传播健康知识……这些市民的“主动实践”,就汇成了我们这座城市日益浓厚的健康文化氛围。
总而言之,“十四五”以来,我们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健康的主动权,正通过政府的引导、社会的参与和每个人的努力,越来越牢固地掌握在广大市民自己手中。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让更多的新乡百姓能够“管住嘴、迈开腿、好心态”、 能够“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共同把“健康新乡”的蓝图,描绘得更加精彩!
谢谢。
主持人 黄捷
谢谢各位发布人的详实介绍!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市卫健委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
媒体朋友们,从坚固的公共卫生防线到百花齐放的中医药服务,从焕然一新的基层网点到引领区域的国家级、省级医疗中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体系更完善、服务更优质、保障更有力的健康新乡。健康新乡的建设,离不开各位的记录与传播。希望大家能用生花的妙笔和闪亮的镜头,将今天听到、看到的这些健康政策与成就,将这些生动的健康故事,传递给更广大的市民,共同营造“崇尚健康、追求健康”的浓厚社会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王主任和各位发布人的详实介绍,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积极参与。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豫公网安备410702020002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