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新政文〔2016〕192号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对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检察院有关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新人常办〔2016〕10号)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审议意见,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要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与分析判断,及时研究出台针对性举措,加大重点目标任务的落实力度,对重点企业、困难企业实施“一对一”帮扶,力争完成全年目标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把握经济运行阶段性特征,及早谋划应对,元月初制定了做好一季度经济工作26条举措;7月份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建立了问题清单台账,逐月跟踪落实;强化责任落实,对市委经济工作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建立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领导分包机制等。对重点企业、困难企业实施一对一帮扶,截至10月底,23位市级领导分包服务的40家龙头企业,共反映问题51个,已解决32个,不符合政策8个,正协调推进11个。先后召开了全市生态文明、产业振兴、非法集资、开放招商、两大一高、大东区规划建设等系列专题会议,精心研究部署,加力推进落实,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运行趋稳向好的态势。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1%,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下一步,继续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坚持重大事项领导分包机制,特别是做好40家龙头企业一对一服务,巩固我市经济趋稳向好的态势,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要加快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展,在巩固现有知名品牌基础上,下大力气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和新的知名品牌,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我市按照“立支柱、举龙头、铸品牌、强载体”发展思路,明晰各主导产业发展路径,突出知名品牌培育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动力转换,培育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龙头企业培育方面,研究制定了大企业(集团)培育壮大意见,选定了金龙、新航、化纤、新飞、华兰、科隆等20家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项目建设、企业家培育等方面予以倾斜,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市培育出5—6家超百亿大企业集团、3—5家超50亿企业集团,支撑带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池电动车、生物新医药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发展方面,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承接转移为主要抓手,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强力实施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前三季度,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关联项目37个、总投资256亿元。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5个产业集群列入省“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通过“整体开发、集群引进”模式签约落地产业园区10个、总投资954亿元。知名品牌培育方面,编制了我市商标品牌“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品牌建设五年规划,开展了知名商标评审,推荐3家企业的3件商标参加中国驰名商标的评定,推荐90家企业的92件商标参加河南省著名商标的评定。截止10月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14863件,居全省第6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件,居全省第4位;拥有河南省著名商标292件,居全省第3位。延津县争创“全国优质强筋小麦知名品牌示范区”,已通过国家申论答辩。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方面,开展了服务业重点企业评选工作,推荐南太行旅游公司、国药中原医院管理公司和新乡元海颐康入选全省百户服务业领军企业,数量居全省第3位。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5%,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大。下一步,坚持把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围绕“4325”产业振兴工程,突出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每个县(市)、区重点发展1—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工业园,即区中园,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特色园区集聚;服务业重点培育14家重点企业。
三、要加大招商引智、重点项目推进力度,搞好跟踪服务,形成投资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有效拉动。同时,搭建银行与企业的互信机制,建立公民和企业诚信档案,加快和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设立市级融资平台,不断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市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保态势的关键举措,大力开展招商引智,持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搭建银企互信平台,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积蓄力量。项目建设方面,建立省、市重点项目督查工作台账,抓好牵头单位、牵头领导的责任落实和节点进度的推进落实。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706个,计划完成投资1891亿元。截止10月底,已开工835个,完成投资1253.4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816”计划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7%、82.7%。尤其是3月、6月、10月份21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如总投资25亿元的经开区无源雷达暨军工孵化基地、总投资20亿元的中纺院年产10万吨绿色纤维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在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观摩活动中,红旗区特色商业区和平原示范区分别获得豫北片区第1名,经开区获得第2名。招商引智方面,重点围绕装备制造、动力电池、电子信息、3D打印、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互联网、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一招四引”。前三季度,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9个,总投资712亿元,其中开工亿元以上招商项目93个,同比增长12%;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07.4亿元,完成目标的75.2%;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4亿美元,完成目标的62.4%。举办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新乡行暨青促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和中国医药创新与发展高层论坛等招商引智活动,共达成合作意向项目46个,洽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个。金融环境优化方面,紧扣“资本运作服务年”和“金融知识普及年”活动,制定“金融二十二条”,加快信用平台建设,加大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和金融风险排查力度,完善主办银行制度,目前已有155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主办银行合作协议,涉及综合授信230多亿元。加快推进企业新三板挂牌工作,截止10月底,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累计达27家,挂牌后备企业120余家,形成了上市挂牌工作梯次格局。市级融资平台为已成立的新乡投资集团,今年共发行企业债券21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以及棚户区改造。诚信体系建设方面,建设了市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完善信用规章制度,制定了市信用信息归集目录,推进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做好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工作,开展诚信企业示范创建“百千万工程”活动,正积极申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下一步,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目标企业,深入开展“一招四引”活动;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信息沟通、银企互信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融资的多样化,切实缓解企业资金难问题。
四、要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力度,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加大资金人才的投入,促进创新资源向创业者开放共享;积极协调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资金保障,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016年以来,我市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创新资源向创业者开放共享,催进经济转型发展。自主创新示范区方面,组建了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全面启动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加快编制示范区(新乡片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设立首期1亿元资金规模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制定了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的意见,服务于示范区(新乡片区)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双创”方面,与华为合作建立的企业云新乡数据中心项目进展顺利,成为华为布局我省的唯一节点城市;成功举办了“河南省科技创业雏鹰大赛暨新乡市创新创业大赛”;总投资20亿元的国家863(新乡)科技产业园开始运营;积极与蚂蚁雄兵和蚂蚁创客空间合作,建立针对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平台,目前有各类新型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28家。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工程全面启动,布局电子商务服务网点近300个。全市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32475户,增长24.2%,新增注册资本296.1亿元,增长48.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市场活力不断迸发。资金保障方面,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今年签约项目254个,总金额226亿元。设立全市应急转贷资金,化解银行业信贷风险和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维护金融稳定,目前已累计使用应急转贷资金150笔38亿元。开展资金保障“双百”行动,对行业领先、成长性好、增长潜力大、支撑带动强的企业,优先向省项目融资对接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推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下一步,以“一区四园”为核心,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建设;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科技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推动“双创”,着力打造创客之乡、创业之都、创新之城;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创新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五、要加快完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教育等工作,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6年以来,更加重视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教育等重大事项,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保障方面,研究制定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市县政府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和确保发放的主体责任,切实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积极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发放工作,截止9月底,全市参保总人数为87.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63.5万人、离退休人数23.6万人,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45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3.9万人,完成省厅目标134万人的99.9%;工伤保险参保54.7万人,完成省厅目标55万人的99.5%;生育保险参保30万人,完成省厅目标30.3万人的98.9%。下一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突出抓好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实事,把实事办好。
环境保护方面,加大督导执法力度,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采取“一拖二”明查暗访的方式开展督导,对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整改不落实的单位进行重点督查、严肃问责。截至11月9日,今年我市PM10、PM2.5平均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降低9.5%、10.6%,优良天数增加23天。我市海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环保部解除了我市新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限批。前三季度,全市现场检查企业5838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77起,下达限期纠正违法行为通知280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180件,罚款金额1605.5万元。下一步,深入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加快环保项目建设,共同维护我市良好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方面,建立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实绩档案,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检查、履职考核和失职追责,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领域事故多发、频发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全市建筑施工领域发生2起生产安全亡人事故,死亡2人,同比下降60%;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亡人事故1起,死亡1人,同比下降83%;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煤矿和非煤矿山等领域未发生亡人事故。下一步,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一把手”安全生产负责制,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力度,加大媒体宣传报道,营造安全生产良好氛围。
教育方面,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攻坚计划(2016年—2018年),明确年度目标与工作路线图。落实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小学630元、初中830元、特殊教育学校6000元的标准;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按照小学1000元/生,初中1250元/生的年标准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全面改薄”的791个校舍类项目中,已开工697个,竣工464个;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工程的50个项目中,已开工29个,竣工17个。继续实施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0所完工、10所在建。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带头作用,开展送教下乡活动7次,培训农村教师850余人。下一步,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攻坚计划,抓好“全面改薄”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两项工程;继续实施新乡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政策。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