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新乡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扩内需、强创新、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延续稳定增长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6.8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高于上年全年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7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360.9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35.22亿元,增长4.6%。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全市紧扣“三农”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经济作物供应稳定。一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38.80万吨,同比增长1.6%。畜牧业生产有所分化。生猪生产增长稳定,一季度,全市生猪出栏103.83万头、增长1.0%,猪肉产量8.22万吨、增长1.5%;牛羊禽生产有所下降,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下降5.7%、15.5%、3.6%,禽蛋产量下降15.4%。小麦苗情长势良好。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各地积极开展小麦病虫防控等田间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病虫损失,全力夺取夏粮丰收。
二、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上年全年2.6个百分点。近七成行业生产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8.6%,12个行业超两位数增长。制造业拉动作用显著。分三大门类来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个百分点;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7%、1.3%,分别拉动增长0.8、0.2个百分点。重点行业快速增长。一季度,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11.5%、20%、21%、27.5%,以上五个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1%,合计拉动增长5.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4.2%。微型企业发展加快。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微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38.8%,较上年全年加快23.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5.6%。
三、服务业回升向好
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06亿元,同比增长8.5%,较上年全年加快4.6个百分点,10个行业门类中有7个行业实现正增长。文娱类服务业迅速发展。1-2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4%,其中,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娱乐业、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7.9%、40.6%、35.4%。水利类、租赁类等服务业较快增长。1-2月,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4%、29.7%、20.7%。金融信贷运行平稳。3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16.42亿元,同比增长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884.97亿元,同比增长7.4%。全市企(事)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8%、4.9%,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加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工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8.2%,较上年同期加快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项目支撑作用逐渐显现。一季度,全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77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6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74个,同比增加26个,亿元以上本年新开工项目15个,同比增加11个。民间投资活力恢复。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0%,较1-2月提高11.8个百分点,超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2个百分点,拉动增长6个百分点。设备更新投资高速增长。在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带动下,一季度,全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47.8%。
五、消费潜能不断释放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25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101.03亿元,同比增长13.2%,高于上年全年2.1个百分点。七成以上商品零售保持增长。一季度,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22类商品中,有16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2.7%。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消费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72.5%、42.1%、24%;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通讯器材类、化妆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7.1%、76.1%、50.8%。高端智能产品销售旺盛。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机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4.2%、96.3%、75.2%,较上年全年分别加快75.6、57.6、83.3个百分点。市场活力持续提升。一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2.31万户,同比增长14.6%,其中新登记企业0.71万户,同比增长20.9%,新登记个体户1.59万户,同比增长12%。
六、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较上年全年加快5.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7%,较上年全年加快20.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3%,较上年全年加快13.7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个百分点。新产品供给稳步提升。一季度,全市锂离子电池、电子元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1.7%、18.4%。新产业投资态势良好。一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3%,其中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生物药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28.4%、51.2%。新模式较快发展。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6.1%,高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速2.9个百分点。绿色产业较快发展。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35.7%,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1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加快16.9个百分点。
七、民生保障稳健有力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5%,其中交通和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食品烟酒、居住价格分别下降4.1%、1.1%、0.7%、0.2%,其他用品和服务、衣着、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6.8%、1.5%、0.5%、0.3%。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一季度,全市民生支出同比增长5.1%,较上年全年加快9.3个百分点。其中,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等民生支出分别增长22.3%、14.5%、11.8%。民生领域投资持续加大。一季度,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7.4倍,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投资增长50.9%。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达2.08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5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17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0.96万人。
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了1-2月正向发展趋势,可以看到,一方面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的态势也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更加复杂,部分领域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向好向优的基础不够牢固。下一阶段,全市上下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落实落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力提效实施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担当作为,做好稳增长、促消费、稳投资等工作,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