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新乡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全力以赴稳经济、不折不扣抓落实,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定恢复回升态势,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形成,经济运行实现平稳较好开局。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806.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较2023年提高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1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351.17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427.77亿元,增长2%。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增长2.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亿元,同比增长8.8%。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气象条件总体适宜,积极开展田间管理,全力稳定农产品供给。小麦苗情长势良好。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580万亩以上,全市小麦苗情持续向好。经济作物生产形势较好。一季度,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生产形势较好,其中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38.2万吨,同比增长1.3%。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市生猪出栏下降6.7%;猪肉产量下降2.6%;牛肉、羊肉分别增长7.3%、12.9%;禽肉、禽蛋产量分别下降1.9%、5.2%,牛奶产量增长9.5%。
二、工业生产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全市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推进8大产业集群和17条产业链建设,工业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较上年全年提高3.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生产恢复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小微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较上年全年提高6.4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8个百分点,高于大中型企业1.4个百分点。六成以上行业生产保持增长或改善。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60%;23个行业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或降幅收窄,改善面达65.7%。制造业拉动作用持续稳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4.9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16.4%。重点行业支撑作用较为突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占比前10位的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7行业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1.8%、8.6%、8.7%、15.4%、17.6%、23.0%、35.6%,这7个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57.1%,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7.3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154%。
三、服务业修复向好。全市推进服务业优化结构、提升功能,加快扩容提质步伐,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规上服务业营收稳定增长。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结束持续了一年的负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2.6%。在10个行业门类中,7个实现正增长,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1.6%。文化艺术业和娱乐业高速增长。1-2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艺术业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6倍、1.6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519.76亿元、同比增长8.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616.68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住户经营贷款余额增长23.8%,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增长17%,有力满足各类个体工商户、企业等资金需求。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随着“三个一批”活动持续开展,全市加快推动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资稳经济的成效不断显现。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较上年全年提高19.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4.4%,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5.3%。重大项目投资快速推进。一季度,全市亿元及以上项目448个,同比增加82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6.1%。基础设施投资明显提速。一季度,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2.4%,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0.7%。其中,占基础设施投资57%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52.7%。民间投资活力稳健复苏。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0.3%,较上年全年提高24.6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4.9%。全市民间投资行业领域不断拓宽,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仓储和邮政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领域项目建设持续加快,均保持50%以上的增速。
五、消费市场恢复向好。全市持续强化政策支持、打造消费载体、丰富消费场景,积极推出多项促消费政策,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转型。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亿元,同比增长6%,较上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一季度增长13.3%。“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集中释放。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13%、17.9%;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烟酒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4%、44.1%、27.9%。七成商品零售保持增长。在限额以上单位的23类商品中,17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3.9%;16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较上年全年加快,提升面达69.6%。部分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不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7.8%、65.8%、47.6%;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绿色智能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3.1%、14.3%,13.7%。
六、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新产业和相关投资快速增长。工业生产领域,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5倍,新材料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8%,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5%,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5.1%,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增长33%。投资领域,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78.4%,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增长18.5%,高成长性制造业投资增长20.7%。新产品及绿色低碳产业增势较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电子元件、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倍、27.3%、26.4%、26.7%。新模式较快发展。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5%,高于限上单位零售额增速16.5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下阶段全市经济继续恢复具有比较好的条件,但也要看到经济发展压力仍然较大,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还比较多,经济恢复的基础还有待加固。下一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更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创新能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质的突破,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