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新乡市举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平原示范区专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 新乡发布 时间: 2024-03-08 10:42:43 浏览 人次

  发布人:

  冯正奎 平原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李 斌 平原示范区发改局局长

  鲍雨浛 平原示范区商务局副局长

  王启震 新乡市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

  主持人:

  韩升阳 市委宣传部外宣办(新闻办)主任

  时间:2024年3月7日15 :00

  主持人 韩升阳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新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本场是2023年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原示范区专场,我们邀请了平原示范区的有关领导和相关单位向社会发布平原示范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2024年重点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平原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冯正奎先生;

  平原示范区发改局局长李斌先生;

  平原示范区商务局副局长鲍雨浛女士;

  新乡农业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王启震先生。

  首先,我们有请冯正奎先生进行发布。

  冯正奎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平原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平原示范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原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原农谷建设为统领,抢抓机遇谋发展,务实创新求突破,为全省打造“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实现新乡进位升级贡献平原力量。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4亿元,增长5.1 %,增速居全市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 %,增速居全市第4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增长7.5%,增速居全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3亿元,增长3.6%,总量居全市第9位。

  第一,农谷建设起势见效。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中原农谷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中原农谷核心区建设规划(2022-2035年)》先后发布,为中原农谷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遵循。二是明晰组织架构。中原农谷党工委、管委会已经设立,中原农谷投资运营公司挂牌运行,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组建,中原农谷“管委会+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运营体系逐步清晰。三是强化政策支持。27家省直单位已出台专项支持政策,“1+1+1+2+N”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第二,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一是实施精准招商。坚持招大引强和项目建设并重,围绕“六大领域”种业图谱实施靶向招商,成功举办2023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2023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中原农谷大会、第六届高博会暨中原农谷论坛,以及中原农谷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四次闭门会等活动,签约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321亿元。二是攻坚重点项目。重点谋划实施中原研究中心、种业企业总部基地、省农业展览中心等10个中原农谷建设项目,中原研究中心成功揭牌,国家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等项目正在推进。三是优化项目服务。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0.9万亩,省人民医院北院区建成开诊,新乡工商职业学院建成招生,世界功夫中心建成开赛。创新实行“全模拟、两合并、三同步”项目服务制度,千味央厨三期、丰树物流一期、途虎养车等项目建成投产,华佳新材料、全品类包装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实施“三个一批”项目53个,完成转化41个,居全市前列。

  第三,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是种业研发力量集聚。中原农谷核心区围绕粮食、油料、畜禽、瓜果蔬菜、花卉苗木、水产“六大领域”,加速集聚种业科创资源。目前已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3个,形成了以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为核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为主体的科研框架,实现种业研发力量集中布局。豫检集团质量保障中心建成投用,为种业研发提供“一站式”检验检测服务,华智生物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正在推进。二是种业创新资源集聚。中原农谷种业企业总部基地已签约入驻河南农业大学等3所高校,先正达、中农发等15家种业企业,新乡市农科院等3家科研院所和1个院士工作站。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已建成,神农种业实验室在小麦、花生、玉米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省水产种质资源库、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等正在推进,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郑麦379等5个品种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新麦58、郑麦918先后以1618万元、1918万元成功竞拍,接连刷新我国小麦单品种转让价格纪录。三是开展中原农谷商标注册。目前中原农谷第17类、18类、19类商标注册成功。中原农谷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室成功揭牌,有效加强中原农谷知识产权综合保护。

  第四,城乡建设一体推进。一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新开工永定河北路、滨湖大道3#桥引道绿化等15个项目,正在推进经三路等8个项目,完工华山路等8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滨湖大道3#桥引道等9个绿化水系项目,打通永定河北路等7条城市“断头路”。二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成30km地下管网的疏通、吸污和400座窨井盖专项整治,开展不规范经营治理602起。打造丹江路等4处绿化节点。三是加强群众关切回应。省人民医院北院区正式开诊,补充了医疗短板,满足老百姓的就医需求。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港项目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建设“1+5”行动居全市第一方阵;全年空气优良天数、PM10年均浓度全市排名第1。

  2024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

  完成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超常规推进中原农谷建设。2024年是中原农谷“三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以超常规思维、超常规标准、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加快形成中原农谷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全省“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的重要一极。一是推进中原农谷核心区起步区建设。规划建设中原农谷核心区7.1平方公里起步区,加快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二期、中国农科院郑果所国家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现代农业气象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速推动“农科教”“育繁推”资源集中布局,尽快形成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生态圈。二是加快创新平台集聚。加快推进神农种业实验室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推进平原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两室一体化”建设;对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等一流创新机构,以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在猕猴桃、葡萄、草莓等领域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品种,持续巩固粮食、油料、果蔬领域育种优势,补齐花木、畜禽、水产领域育种短板。加快牧原育种测定中心、省水产种质资源库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济源十字花科蔬菜品种、南阳黄牛等省内优势品种研发创新平台实质性融入中原农谷创新体系。加快神农国家农业数据中心、中原农谷大数据中心(农谷大脑)、种业大数据平台等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在中原农谷建设中深度应用。三是提升育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领域和技术方向,积极开展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和重大项目攻关,力争推出新品种25个以上,成果转化20个以上。在快速实现“六大领域”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神农种业实验室第一批“五个一流”课题率先实现突破,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芝麻等作物领域选育一批突破性品种;建设一流种质资源库,加快推进省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省水产种质资源库、花卉苗木种质资源圃建设,打造国内一流数字种质资源库;积极引育种业领域领军人才,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制定“中原农谷”商标培育规划方案,引领“中原农谷”品牌建设。

  (二)高标准实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把准政策机遇抓谋划。抢抓重大机遇,提前做好专项债、中央预算、新增国债、省基建资金、上级行业部门专项资金等项目储备,实现后备项目资源充足、重大项目接续不断,力争普惠性项目获得更多份额,个性化项目取得更大突破。二是紧盯重点项目抓进度。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2024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96个。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活动,紧扣活动评价指标,细化项目“两图一函”管理,健全项目研判、调度、督导推进机制,实施项目挂图作战、任务清单管理、问题销号清零。三是聚焦产业集群抓培育。围绕中原农谷建设,一体化布局种业研育、高校科研、高端服务、先进制造四大产业链群。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平原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搭建农业强谷平台。

  (三)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一是加强开放载体建设。以种业为引领,加快推进中原农谷高新技术产业园、中原农谷一体化育种农机生产产业园、平原科教城、中部冷链物流港等园区建设,探索创新园区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平台发展能级。积极申建河南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促进涉农跨境贸易相关产业向中原农谷集聚。二是全力开展招大引强。突出产业兴区,按照中原农谷种业图谱,开展精准招商,重点招引德国拜耳、隆平高科、上海宝稻、吉林鸿翔、安徽丰乐、江苏大华等龙头企业在中原农谷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及繁育基地,力争在世界30强、国内10强种业企业招引上实现突破。三是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争取持续举办全球性农业博览会和世界种业论坛,推动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和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海外得到推广。

  (四)高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围绕中原农谷,实施核心区、科教及工业片区、农谷及文岩工业区、冷链片区4大片区,实施改造提升和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建设“1+5”行动和“三通一规范”工作为抓手,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分类有序推进户厕整改、秸秆禁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提升及农村供水“四化”建设。二是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港、新乡医学院平原健康谷建设,积极筹建中原农谷职业技术学院。加快放大省人民医院北院区医疗服务能级,稳步推进河南省人民医院北院区二期建设。突出“诗画平原·魅力农谷”文旅融合品牌,促进农文旅体全域融合发展。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攻坚,大力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展灌区升级改造提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三是办理一批民生实事。努力解决好群众关注关切事,力争新乡工商职业学院项目二期、河师大附中平原校区、区人民医院上半年启动建设。推进郑新高速(龙凤大道)、沿黄高速、郑辉高速建设,谋划实施滨湖大道西延等提升改造,全面打通城市“断头路”。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 韩升阳

  感谢冯主任全面详实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在提问前首先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媒体。提问现在开始。

  河南广播电视台

  李局长您好,2023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平原示范区是如何抓好民生短板弱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

  李斌

  感谢您的提问。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平原示范区从全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集中办好10项重点民生实事,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坚持高的标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面

  一是加快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平原外国语学校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形成辖区内有规模、有形象、有人气的教育新局面。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力争为全市在基础教育学段培养更多后备人才作出更大贡献。持续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完善寄宿制学校功能。完成改造吴厂幼儿园;天地康苑配套幼儿园具备使用条件,增加公办学位270个;完成祝楼乡完小宿舍楼年度建设目标任务。二是提高医疗救治和健康保障水平。河南省人民医院北院区于2023年12月10日开业问诊,新增床位1300张。完成3个家庭医生团队和303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两癌免费筛查完成率、新生儿免费两病筛查率、新生儿免费听力筛查率均达到100%。三是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组织开展全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进社区活动8次,为心理困惑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服务34人次,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个案咨询8人次。四是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2023年建成法治公园一个,创建省级法治示范村2个。

  二、坚持稳的底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

  一是加大就业帮扶和技能培训力度。2023年完成各类培训479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11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96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42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0人,保持公益性岗位940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强化弱势群体兜底保障。自2023年1月1日起,全面落实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及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工作。累计发放城镇低保金19.81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983.06万元、发放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338.11万元。

  三、坚持优的服务,落实惠企惠民政策方面

  一是优化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数据共享,实现审批事项免证可办,共梳理38类电子证照,制作电子证照6769份。二是加强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2023年共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补贴项目50个,涉及资金8186万元,惠及群众45193人,发放成功率、社保卡占比、发放结果政务网数据推送率均为100%,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三是铸牢城市安全“防护墙”。实施居民用户燃气安全装置加装工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窨井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四是完善饮水设施。2023年实施了农村供水抗旱救灾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节约用水示范工程。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新乡日报

  鲍局长您好,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请介绍一下2023年平原示范区招商引资工作有哪些亮点?

  鲍雨浛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立足中原农谷发展定位,围绕现代农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精准招引,狠抓项目签约落地,全年签约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321亿元,整体招商引资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持续向好。具体亮点工作如下:

  (一)顶层设计有力推进。聘请老杨会客厅、谷川联行等专业机构开展《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报告》《平原示范区产业招商图谱》《中原农谷种业图谱》编制工作,充分利用研究院、产业研究平台等智囊资源,为示范区招商引资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二)市场招商成果显著。联合知名农业产业研究机构35斗,通过精准筛选、定向邀约的方式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开展招商闭门会4次。举办中原农谷·2023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大会,300余家农业领域优质企业到会交流,有效扩大了中原农谷招商“朋友圈”,筛选跟进育种、研发、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食供应链等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百余家,为中原农谷招商引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驻地招商初见成效。出台《区域经济合作处管理办法》,在上海、深圳设立驻点,派专人开展专项招商。驻地5个月以来,与省市驻外联络处、当地工商联、贸促会等机构建立了长期互动,获取招商线索78条,走访深圳未知 君生物、大昌生物医药、中农海稻生物等企业117家,对接承葛生物中原菌群库、中猪(杭州)农业、广东穗丰食品等项目23个。

  (四)全员招商氛围浓厚。2023年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带队赴北京、江苏、广东、湖南等地开展招商活动36次,累计拜访、接待企业257家,有效推动华智生物、江苏绿港等重点项目落地。各招商引资单位累计提供招商线索104条,推动了年产5000吨新能源电容器用金属化薄膜扩建项目、河南省气象产业园等十余个项目落地,形成了“领导带头、部门联动、全员推进”的创新局面。

  (五)宣传推广持续深入。坚持“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节会、展会等平台,在河南省第十四届投洽会、新乡市第六届高博会、中原农谷预制菜国际博览会、央企省企农谷行、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等十余个大型活动上进行中原农谷推介和展览展示,有效提升了中原农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河南日报农村版

  王科长您好,2023年是中原农谷“一年打基础”之年,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接下来的2024年是中原农谷完成“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平原示范区将围绕哪些方面重点推进中原农谷建设?

  王启震

  感谢您的提问。2024年是中原农谷“三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定不移聚焦“种业创新”中心任务,围绕构建高能级“科创体系、产业集群、服务链条”,以更大力度、更快节奏,超常规推进中原农谷建设,确保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加快形成环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创新生态圈,全力打造全省“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的关键一极。2024年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创新能力提升,构建高能级科创体系。一是开展一流创新平台提升行动。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欧洲研发分中心融入荷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德国拜耳、英联农业等实质性进驻中原农谷,争取实现国际化创新平台零突破。积极对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和蔬菜花卉所、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等国内一流创新机构,推动省内果蔬、畜禽等优势平台融入中原农谷创新体系;全力保障崖州湾实验室河南试验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争成为种业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开展一流育种技术攻关工程。聚焦“六大领域”,开展育种技术攻关行动,支持神农种业实验室第一批5个一流课题率先实现突破,推动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12支团队全部入驻,依托新乡市12所高等院校和1900余家创新平台,培育更多本土领军人才。争取郏县红牛、南阳黄牛、伏牛山羊等纳入国家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在保种育种技术攻关上实现新突破;以现有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在猕猴桃、葡萄、草莓等领域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品种,补齐花卉苗木领域短板。三是开展一流种质资源库建设行动。统筹用好现有种质资源库等,积极争取中国农科院国家葡萄桃种质资源圃和国家西瓜甜瓜种质资源中期库、省农科院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等向中原农谷转移,争取鉴定发掘一批优异种质和优异基因;积极与中国农科院、腾讯对接,推动表型与基因型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国内一流数字种质资源库。

  二、聚焦产业能级提升,构建高能级产业集群。一是全力以赴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2024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69个,总投资442.3亿元。优化完善7.1平方公里科技创新区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二期工程、种业企业总部基地、神农种业学院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为科创资源集聚提供载体和空间。二是集中优势打造种业龙头企业。力争新引入种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重点招引隆平高科、吉林鸿翔、安徽丰乐等种业龙头企业入驻中原农谷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河南种业集团和中原农谷联合种业有限公司发展壮大,鼓励已入驻的75家种业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三是围绕种业打造全链条产业集群。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更多作物入选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原农谷种业科技产业园建设,引导中原农谷内涉农高校和研发机构围绕发展需求进行科研布局,加快推动华智生物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中国农科院农药与生物技术产品检验检测研发平台建设,谋划建设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原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等,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

  三、聚焦公共服务保障,构建高能级服务链条。一是持续完善管理运行模式。完善“管委会+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运行模式,建立健全“1+1+1+2+N”政策体系,推动中原农谷30亿元投资基金实质性运作,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中原农谷建设。二是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功能。全力推进郑新高速、轨道交通S3线、郑新快速路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区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中原农谷复合型交通廊道;统筹抓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打造优质的生产、生活、科研环境。三是全力强化政策保障。积极推进《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修订工作,持续完善支持种业产业发展、加快人才汇聚等的若干措施。加快“中原农谷”商标注册和保护,打造中原农谷标签,构建中原农谷标准,叫响中原农谷“金字招牌”。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主持人 韩升阳

  感谢记者朋友的积极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实回答,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关心关注的问题需要了解,可以在发布会结束之后,与平原示范区外宣办联系采访。

  再次感谢大家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