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新乡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在供需两端双向发力,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88.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较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5.02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718.56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844.63亿元,增长2.9%。
一、生产供给充足有力
农业生产稳定向好
全市全力抓生产、保供给、提效益,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全市夏粮播种面积581.48万亩,总产量281.18万吨,增长5.9%,亩产483.55公斤,增长6%。夏粮稳定丰产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基础。
工业生产步伐加快
全市推动“17+8+N”产业链群规模持续壮大,加强制造业头部企业培育,工业生产不断加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较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较一季度前移4位。近六成行业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57.1%。其中,增加值占比前5位的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7%、7.7%、8.5%、8.1%、9.7%,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8.7%。
制造业支撑显著。上半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较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9.1%。
设备制造相关行业高增长。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实施,设备制造及相关行业大幅增长。6月份,全市水资源专用机械制造、烟草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92.8%、82.3%,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食品饮料烟草及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和铁路专用设备及器材、配件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0.8%、40.2%和29.9%。
产品产销衔接更加顺畅。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产销衔接同比改善,规上工业产销率为95.74%,比一季度提升0.94个百分点;26个行业产销率较一季度有所提升,占35个行业大类的74.3%。
服务业稳定恢复
上半年全市全力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服务消费环境,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服务需求持续释放。
规上服务业降幅收窄。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85亿元,下降1.5%,比上月收窄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10个行业门类中,6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60%。其中,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速,分别增长31.2%、15%、10.1%,合计拉动全市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2.6个百分点。
物流人流畅通活跃。上半年,全市公路客货运总周转量增长8%,较一季度提高7.9个百分点;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增长40.1%,居全省第1位;全市32家A级景区游客接待量、营收分别增长92.9%、130.3%。
二、市场需求有效扩张
投资增速跃居首位
投资增速跃居首位全市紧紧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持续推动“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强化项目全流程协调服务机制,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为全市经济发展持续注入动能。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较一季度前移6个位次。项目投资带动明显。全市在建项目960个,同比增加178个,增长22.8%。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34个,同比增加80个,增长14.4%。项目投资增长25.5%,高于全省12.3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0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0.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8.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1.8个百分点。重点领域投资表现良好。全市民间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6.5%、30.4%,分别高于全省7.5个百分点、24.3个百分点,合计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1.9个百分点。
消费活力不断释放
全市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利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积极出台促消费相关政策措施,居民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98亿元,同比增长6.1%,较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8.13亿元,增长12.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
城镇消费快于乡村。上半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社零总额509.9亿元,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89.5%,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高于社零总额增速(6.1%)0.6个百分点,拉动社零总额增长5.9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增速有所放缓,共实现社零总额60.0亿元,同比增长1.6%,较一季度略有下降,回落1.0个百分点。
近八成商品零售保持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的23类商品中,18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8.3%,其中,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0%、49.5%、48.9%。
三、动能潜力积蓄壮大
新产业加速培育
全市大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结构升级、动能转换、质效提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8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1.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7.3%,新动能增长引擎作用继续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19.7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和生物产业分别增长38.5%、30.7%、12.6%和9.1%,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0.9%。
创新投入大幅增长
上半年,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8倍,较一季度加快110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比重(0.5%)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成功争取心连心智能装备等10家单位获批2024年省工程研究中心、9个项目获省重点研发专项支持,数量分别居全省第2、第3位。6月末,全市共支持科创型企业融资余额241.33亿元,同比增长29.2%。技术合同登记总额完成54亿元。
数字赋能加速发展
成功创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16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14家、服务型制造示范4家。上半年,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8.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6倍。
绿色转型加快推进
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省级29家。上半年,高耗能产业占比由一季度的31.5%下降至29.7%;全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增长85.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投资增长106%。与此同时,绿色产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9.5%,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零售额增长43.2%。
四、财政金融平稳运行
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67亿元,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税收收入82.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62.5%,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金融信贷较快增长。截止6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491.53亿元,居全省第8位,同比增长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657.56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其中,企(事)业贷款本年新增180.5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1.17亿元,同比增长29.5%,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增强。
五、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5.06亿元,民生支出完成161.7亿元,占比为68.8%。其中,城乡社会、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分别完成支出19.71亿元、5.38亿元、30.55亿元,增速分别为28.3%、21.3%、8.7%。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32个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基本建成交付。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新增技能人才8.1万人次,完成率分别为65%、90.2%;CPI同比下降0.2%,处于温和可控区间。风险隐患有效化解。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0%以上。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总体看,上半年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继续稳固,关键指标取得不错成绩,新经济、新产业、新动能不断集聚,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不断夯实。下半年,全市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以政策支持为导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坚持以促进消费为着力点,挖掘经济增长内需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