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推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向新、稳中向优的发展态势,经济大盘持续稳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569.7 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7.17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529.87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742.66亿元,增长4.2%。
一、供需两端持续稳定
经济发展总体向好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2024年,全市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生产,努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年粮食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82.62万吨,较2023年增加17.48万吨,增长3.8%;粮食单产444.89公斤/亩,较2023年增加16.27公斤/亩,增长3.8%,粮食总产和单产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畜禽生产平稳运行。2024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38.29万吨,同比增长4.8%,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经济作物供应稳定。2024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339.77万吨,同比增长3%,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稳健运行。全市持续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把纾难解困与扶持企业做优做强有效结合,瞄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持续提升核心产业能级。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较2023年加快5个百分点。制造业较快增长、支撑明显。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7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95.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个百分点。七成以上行业实现正增长。2024年,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达71.4%,较2023年扩大25.7个百分点,10个行业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重点行业快速增长。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8%、16.9%、11.7%,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2、0.5个百分点。服务业恢复向好。随着各项稳经济扩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服务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带动服务业生产加快恢复。规模以上服务业稳定增长。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2.43亿元,同比增长3.7%,较2023年加快7.2个百分点,10个行业门类中有8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80%。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快速增长。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4%,较2023年加快24.7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9.3%、10.5%。金融支撑实体经济有力。2024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603.05亿元,增长9.4%,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699.05亿元,增长9.8%。物流人流畅通活跃。2024年,全市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增长19.4%、11.6%,旅客、货物周转量分别增长48.7%、9.5%;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5.32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40.4%,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全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持续深入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有效发挥了稳经济、扩投资、增动能的重要作用。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项目投资支撑作用凸显。2024年,全市项目投资增长11.7%,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05.8%。工业投资持续两位数增长态势。2024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1.6%,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制造业增长2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6.8%。民间投资快速增长。2024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0.6%,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7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房地产市场投资活跃度有所回升。202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6%,较2023年降幅收窄1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9%,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降幅收窄。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全市坚持把扩大消费总量、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消费新业态作为发力点,持续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需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7.1亿元,同比增长6.8%,较2023年加快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55.65亿元,同比增长11.1%,高于全省3.1个百分点。近七成商品零售保持增长。2024年,在限额以上单位的23类商品中,有16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9.6%。基本生活类消费增速加快。2024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5.8%、29.4%、25.5%,分别高于2023年127.6、37.6、20.7个百分点。部分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2024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6.9%、19.6%,分别较2023年加快6.1、16.1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增长优于城镇。2024年,全市乡村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2%,较2023年加快25.2个百分点;城镇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6%,较2023年加快6.1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需求加快释放。2024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商品零售额增长66%,较2023年加快69.9个百分点,其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86.2%、68.6%,较2023年加快101.2、55.7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3%,高于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31.9个百分点。
二、新兴产业加速壮大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新动能加快聚集成势。全市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硬核竞争力。新兴产业较快增长。2024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7%、23.6%、8.7%。新兴产业投入大幅增长。2024年,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6.9%,较2023年提高245.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4%,较2023年提高48.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99.9%,较2023年提高182.6个百分点。创新成效不断凸显。2023年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2.77%,投入强度持续提升,连续三年超全国平均水平,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排名72位、上升14个位次。市场活力持续激发。截止2024年底,全市实有经营主体63.74万户,居全省第6位,同比增长5.3%,居全省第5位,其中企业17.68万户,同比增长4.4%;个体户44.76万户,同比增长5.9%。
三、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全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结构持续优化。从工业结构看,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61%、19.5%、10.9%,分别较2023年提高2.9、2.2、0.2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2024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9%,比2023年提高0.7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从消费结构看,2024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4.9%,较2023年提高0.4个百分点,线上消费活跃度逐渐提升;新能源汽车、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比重分别为10.2%、2.6%、1.2%,分别较2023年提高2.6、1.2、0.5个百分点。
全市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绿色低碳扎实推进。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7%、18.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7、12.8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投资分别增长126.3%、82.3%,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7.4、73.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整体稳定。2024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达8.3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67万人。民生保障扎实有力。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民生领域支出分别增长12%、8.7%、3.7%。民生领域投资增势良好。2024年,全市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79.2%、63.1%、20.8%。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202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分别上涨4.3%、2.9%、1.8%、0.4%,交通和通信、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1.8%、1.2%、0.3%、0.3%。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保持经济长期向好具备许多发展优势和基础条件。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受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我市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等问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谋划之年,全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经济监测、抢抓政策机遇,聚焦前瞻布局、增添发展后劲,聚焦改革创新、推动进阶升级,聚焦协调联动、推动城乡融合,聚焦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推动全市发展行稳致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乡实践新篇章。
注:1.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2.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3429.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