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 新乡统计 时间: 2024-10-24 16:34:26 浏览 人次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坚持政策优化支撑,坚持项目推进带动,坚持服务提质增效,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72.3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8.31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108.8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1305.24亿元,增长4.3%。

  一、生产供给稳定向好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全市全力以赴抓好农业生产,努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畜牧业生产平稳运行。前三季度,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24.52万吨,同比增长1.5%;牛奶产量8.89万吨,同比增长7.9%。蔬菜供应稳定。前三季度,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227.63万吨,同比增长2.5%;油菜籽总产量0.82万吨,同比增长12.3%。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高产高效,新增36万亩建设任务基本完成,秋收工作全面完成,秋粮颗粒归仓,全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工业生产增速放缓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六成行业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达62.9%。三大门类“两升一降”。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拉动全市增长0.6个百分点;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下拉全市增速0.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较去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较去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大型企业拉动作用显著。全市规模以上大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3%,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6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59.4%,带动工业生产向好发展。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服务业恢复向好

  随着各项稳经济扩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服务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带动服务业生产加快恢复。规模以上服务业小幅回升。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5.88亿元,同比增长0.3%,较上半年加快2.6个百分点,10个行业门类中有7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70%。租赁服务业增长迅速。1-8月,全市规模以上租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8%,其中租赁业、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20.9%、17.5%。文娱类服务业保持正速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其中,文化艺术业同比增长54.6%,娱乐业同比增长107%。交通物流持续活跃。前三季度,全市旅客运输量、周转量分别增长11%、29.1%;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分别增长7.5%、8.8%。邮政行业高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为40.41亿元,同比增长41.3%,增速居全省第1位。

  二、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

  全市强化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持之以恒抓招商、上项目、强投资、增动能,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全市项目投资增长1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598个,本年完成投资增长8.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6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6.9%。工业投资延续今年以来持续两位数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9%,高于全省工业投资7.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1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9.2%。民间投资活跃。前三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3%,高于全省民间投资2.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5个百分点。

  消费潜能不断释放

  前三季度,系列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显效,内需潜力有效释放,消费市场活力持续恢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91亿元,同比增长6.4%,较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57.74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七成以上商品零售保持增长。在限额以上单位的23类商品中,有17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3.9%。“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不断释放。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住宿业、餐饮业、零售业零售额分别增长30.5%、17.3%、14.2%、10.3%;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3.3%、61.7%、28.7%、22.3%,智能手机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1.5%。城乡消费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城镇、乡村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22.6%。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94.7亿元,同比增长0.8%,占外贸总值的86.3%。其中,出口84.2亿元,同比增长1.4%。9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69亿元,同比增长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0.97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

  三、财政金融平稳运行

  财政收入稳步提高

  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32亿元,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税收收入117.6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5.3%。金融信贷较快增长。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41.39亿元,居全省第8位,同比增长7.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706.48亿元,居全省第4位,增长1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企(事)业贷款余额为1877.38亿元,比年初增加219.13亿元,同比增长15.7%,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持续增强。

  四、发展动能持续优化

  新兴动能加快成长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1—8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较1—7月提升9.8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14.1%、66.7%。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3.9%、97.6%。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1—8月,全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8%、12.2%,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6、8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244.6%,较1—7月加快79.8个百分点。新模式稳定增长。1—8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5%,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个百分点。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达7.28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2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49万人。民生补短板领域投资增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市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154.2%、45.2%、25.1%。民生重点支出保障较好。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涉及民生的住房保障支出、城乡社区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分别增长24.8%、11.1%、7.3%,合计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2.1个百分点。

  六、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全市找准“两新”“两重”等国家重大决策落地转化的着力点、突破口,落实落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措施,把政策机遇落到项目上、落到企业上,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从投入端看,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较上半年加快9.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8.6%、50.8%。从生产端看,消费品制造相关行业增长提速,前三季度,全市家用电力器具制造、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1%、6.6%,较上半年分别加快21.8、2.2个百分点。从需求端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3%、42.9%,今年4月份以来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从商品房销售看,尽管市场仍处调整转型中,但活跃度有所回升,出现回稳迹象,前三季度,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同比下降15.3%、18.1%,降幅分别较上半年收窄4.7、5.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降幅持续收窄。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下一阶段,全市要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力落实稳经济各项举措,积极释放政策效能,全力以赴决胜四季度,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